采购
产品
企业
在2025年3月17日至21日当周,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日度指数均值为-1.56,与前一周相比,指数基本保持平稳。从分项来看,金融条件呈现“紧货币、宽信用”特征。7天回购利率始终高于政策利率水平,资金面持续偏紧。同时,长端国债收益率上升,信用债收益率下降,带动信用利差收窄。
金融支持消费的政策陆续出台。3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指出,在金融支持消费领域,央行措施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
1)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
2)打好消费政策组合拳,支持消费供给提质惠民,推动金融与财政贴息、减税降费等政策共同发力,支持增加高质量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人民群众消费满意度。
3)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研究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进行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定价。
4)拓宽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扩大消费领域资金供给,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用于消费领域,支持金融机构以消费贷款、汽车贷款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用于消费。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近日印发《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
1)对于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
2)在期限上,优化个人贷款期限政策,针对有长期消费需求的客户,商业银行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可阶段性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今年以来,同业存单的累计融资规模已大幅超过往年。近期,银行存款流失现象较为明显,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存款利率不断下降、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叫停“手工补息”、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规范等,因此银行不得不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来维持负债端规模。截至3月21日,同业存单年内累计净融资已达到1.58万亿元,远远超过2024年同期的1.2万亿元和2023年同期的1198.4亿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扫码快速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