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访问梁平智慧园区服务平台!

周评|银保复苏,不断因应市场变化的“回旋镖”!

新闻资讯 / 作者:龙智造工业云 / 来源:网络 / 浏览:0

12

2025-08

经过两年的再平衡,银保渠道从“报行合一”的压力下挣脱出来,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7月,银保渠道期交保费同比增长51%,而作为头部的寿险“老七家”,银保渠道期交保费在1—7月实现同比增长49%,显示出银保重回C位。

“报行合一”曾令银保渠道“很受伤”,因为兼有“降费”和“反内卷”功能的“报行合一”,打破了既有的利益结构和游戏规则,使得基于“尾佣”和“小账”的销售模式土崩瓦解,银保进入两年的阵痛期和蛰伏期,直至今年上半年露出复苏迹象。

当然,这种复苏不是一拥而上的,而是表现不一,产生分化。头部险企脱颖而出,银保增速最快。这也符合“报行合一”甫一开始时的业内预测,当中小险企赖以弯道超车的高佣高返被踩刹车之后,更规范和更规模的头部险企,将获得综合比较优势。

事实上,中国经济也是呈现出结构性分化或分级的状态,因为粗放增长和增量竞争,使得所有行业和企业都能分得一杯羹,但随着进入集约增长和存量竞争,那种规模至上的增长模式再也难以为继,而强调创新和服务的增长日益重要甚至关键。因此,产业在分化,消费在分级,保险深嵌其中,与整个市场同频共振。

银保回暖,是市场合力下的结果,有保险业自身的变化,有金融业的累变,有整个宏观环境的渐变,彼此冲撞氤氲,相互影响,最终在银保这个分枝开出时代的一朵新花。

首先,保险业自身的变化,主要有两个,一是我们一直说的“报行合一”,这直接导致了银保的重启。任何市场生态,都其来有自,因此当变化产生时,没有哪个主体会独善其身,影响或大或小,不会迟到也不会消失。与此同时,任何市场生态,都能重塑和自我生长,当新的变化形成自身的土热水气时,总有新的弄潮儿向涛头立。

另一个变化则是因应低利率环境,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正式从今年实施,因此进入二季度,人们就知道,“降息”靴子即将落地。虽然“炒停售”的边际效应在递减,但储蓄型保险产品相较理财产品,收益率略高,并且还等同于“刚兑”,在“资产荒”心理下容易获得市场青睐。银保回暖,也是接住了这波流量或“红利”。

其次,金融业整体变化,也让各个领域产生不同程度的涟漪,银行业首当其冲。在利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银行在息差上压力山大,业绩纷纷下滑,增收不增利或者增利不增收比比皆是,甚至有的银行“双降”。息差变薄,降至“生存线”,已成为银行当前经营面临的最大困难。

穷则思变。银行纷纷转型或改革,或者大刀阔斧调整事业部制,或者重拾对公贷款的战略导向,或者加大非息收入的比重,比如债券和股权投资。这其中,中收也成为银行发力的对象,连带着对保险销售的积极性又恢复起来。

不过,现在保险公司主打的分红险销售,仍在厚积,尚待薄发。银行的积极性不代表银行客户的积极性,因为简单的收益率竞争早已不合时宜,分红险的浮动收益设计,还没有占领用户心智,当下属于各花入各眼,舆论分析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在前些年,银保和增额终身寿险形成强强组合,制造了后“大个险”的网红爆款,热度持续两三年之久。现在,银保和分红险的新组合,能否产生化学反应,复制以前的爆款路径,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最后,宏观环境的变化、外部世界的变化,也在倒逼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不同的方向上试错,兜兜转转,又重新发现还是银保“真香”。

大环境的变化,会通过经济社会市场的毛细血管渗透到每个组成部分。保险业自然也会感受到收入和消费的变化,这会影响到人们对于保险产品的选择,保障型保险和储蓄型保险的分野,伏笔就在这个变化之中。而保险业最为看重的变化,自然是市场利率的变化,这倒逼着保险公司重新管理自己的负债久期和投资久期,以及保险产品的选择。

归根结底,银保的复苏,是各种变化叠加的结果。变化始终在变,但最终胜出的,一定是那个最适应变化的。

所以,市场是个好东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重要提示!
尊敬的用户:
本平台为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秘密!
在此,我们郑重声明并提醒所有用户:在此平台上,严禁任何形式的国家秘密、机密或敏感信息的处理、存储、传输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