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
产品
企业
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同比下降3.6%,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0.7%。 数据显示,6月份主要行业出厂价格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环比上涨2.6%,同比下降12.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13.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6.1%;化学纤维制造业环比微增0.1%,同比下降7.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2.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环比下降10.4%,同比下降2.0%;化工原料类价格环比下降6.2%,同比下降0.7%;纺织原料类环比价格下降2.4%,同比下降0.1%。 上半年主要行业出厂价格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环同比下降9.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下降9.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下降4.4%;化学纤维制造业同比下降5.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同比下降1.7%。
2025-07-11 09:56:42 阅读量:4
由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企业参与出资设立的数智建材研究院创新研发的“晓妙”产业大模型近日首次向公众亮相。中国建材股份副总裁、数智建材研究院董事长薛忠民介绍,“晓妙”产业大模型以水泥板块为“试验田”,突破时序数据与工业机理融合、多模态场景协同及决策容错三大核心技术,水泥配料模型已在集团66家水泥企业实现批量化应用,并拓展至新材料、能源、食品制造等多产业领域。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型已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吨水泥配料成本降低1%以上,助力天山材料等企业显著降本增效。据介绍,经过两年多的推广应用,“晓妙”产业大模型已形成成熟的工程化交付能力。面对不同生产线复杂的工况、高度差异化的设备与工艺条件,大模型在中国建材近百家水泥企业成功落地应用,单个工厂数据治理周期压缩至最短14天内,模型构建和部署时间控制在最短7天以内,平均投资回报周期约1年。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周育先认为,AI将成为新材料研发的“超级加速器”。利用AI进行材料基因组学研究、配方优化、性能模拟预测,将极大缩短新材料(如高性能复合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先进陶瓷等)的研发周期,降低试错成本,并探索出人工难以发现的创新路径。他透露,目前中国建材集团正推动AI加速向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目前该集团已累计构建231个场景模型,覆盖场景包括从核心制造环节到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的全链条。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央企“AI+”专项行动。中央企业加速拥抱AI,多家中央企业发布产业大模型。如:中国石油发布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国家电网发布光明电力大模型,国家能源集团发布擎源发电大模型。
2025-07-11 09:51:31 阅读量:4
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等十一部门共同出台《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支持广州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聚焦广州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强化政策合力,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生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效能。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今年以来,山东、海南、上海、天津等地纷纷出台政策举措,支持当地科技创新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地方出台的支持科技创新的举措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更注重跨部门协同,形成政策合力;强化全生命周期支持,满足企业不同阶段需求;紧密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特点反映了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规律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提高政策执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建立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科技企业从初创到成熟,不同阶段的需求各异。各地针对科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设计了差异化的支持体系。如《实施意见》提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提升股权市场支持能力、加大创投风投产投支持力度、拓宽债券融资渠道、发挥科技保险保障作用、加强跨境资金管理政策支持、推广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缺口介入机制”等措施,搭建涵盖信贷、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风投创投、科技保险、跨境融资等全方位、多层次、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天津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加快构建“天使+创投+产业+并购”股权投资体系,充分发挥市级天使母基金、海河产业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作用,积极争取央企资金、资源来津布局,引导社会资本在津设立更多投资基金,形成覆盖科技型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推动更多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登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建立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科技企业的成活率与竞争力。初创期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技术不成熟等问题,信贷、风投、创投等支持可帮助其获得启动资金;成长期企业需扩大规模、提升技术,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能满足其资金需求,助力企业快速发展;成熟期企业注重创新升级与国际化,跨境融资等支持可助其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另一方面,有利于培育新兴产业与经济新动能。科技企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可推动更多科技企业成长壮大,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为不同阶段科技企业提供精准支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创新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地方政府结合当地情况和特色,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进行布局。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焕新;另一方面,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例如,今年4月份,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营造动能强劲的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包括: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4月份,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提出,紧紧围绕“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积极营造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因地制宜推动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朱克力表示,例如,海南围绕“向海图强”“向天图强”等方向,在海洋科技、航天科技等特色领域布局,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这样既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又能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构建新质生产力集群,还能吸引相关企业和人才聚集,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跨部门协同科技创新并非单一部门能够完成的任务。从政策举措来看,地方纷纷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例如,山东发布的《意见》提出,将山东打造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策源地,围绕科技创新政务生态、人才生态、产业生态、企业生态、金融生态、开放生态、研发生态、文化生态8个方面提出了26项重点任务,并强化科技、教育、财政、人才、产业、金融等政策协同。5月份,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聚焦多部门协同、多主体联动,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科技社团等创新力量共建、共享、共促发展,构建开放协同的治理生态。郑登津表示,打破传统“单兵作战”模式,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是科技创新政策的重要进步。科技研发与创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资金、人才、技术转化等多个环节,单一部门难以全面覆盖。通过整合科技、教育部门资源培养创新人才,财政部门提供资金保障,产业与金融部门助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形成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避免政策冲突与资源浪费。此外,区域协同创新趋势明显。《天津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建强京津冀协同创新重点载体。支持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载体建设,全力推进重大标志性空间载体盘活,提升资源要素引聚能力和科创项目承载能力,加快推动“京津研发、区域转化”。郑登津表示,相较于之前,今年以来地方发布的支持科技创新举措具有以下新特点:强调原始创新和创新策源地建设;关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落地;推进跨行政区域的产业协同创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等。
2025-07-11 09:50:06 阅读量:4
扫码快速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