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访问梁平智慧园区服务平台!

重磅解读②|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

融资政策 / 作者:龙智造工业云 / 来源:网络 / 浏览:0

28

2025-04

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记者 冯方 牛谷月)2024年底,中央时隔多年重新定调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表示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择机降准降息,并将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延续了此前的政策基调和有关工作安排。会议强调,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此外,会议强调,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虽然一季度和3月份金融数据表现亮眼,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应未雨绸缪,保持较大的实施力度,必要时加大预调力度,继续稳住市场信心和预期。目前,无论是新发放的企业贷款还是住房贷款,利率均较上年明显下降,处于历史低位。因此,短期内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的可能性降低,而降准的必要性更大。他指出,降准可释放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推动银行更好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应对外部冲击、稳定资产价格等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对于会议提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央广财经记者分析指出,这三项工具通过货币政策的结构性优化、政策性金融的制度创新以及资本市场的功能深化,形成了“技术突破-产业升级-金融适配”的闭环体系,有望在增强内生动能、稳定市场预期、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产生叠加效应。

田利辉表示,具体而言,新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消费扩容和外贸稳定,通过定向降准、专项再贷款等市场化手段,有效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关键领域集聚。设立区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能够以财政贴息、风险分担等机制,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升级。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推出,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新通道。这种相对低成本的长期债务融资能够有力助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差异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可降低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门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重要提示!
尊敬的用户:
本平台为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秘密!
在此,我们郑重声明并提醒所有用户:在此平台上,严禁任何形式的国家秘密、机密或敏感信息的处理、存储、传输及讨论。